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第六次会员大会于12月18日在大连召开,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总经理王凤海分别代表大商所理事会和行政管理层向大会作了报告。
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目前豆粕期权上市的发令枪已经打响,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试点方案已基本成熟,场外市场的基础技术平台也已基本搭建完毕,大商所的战略转型即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稳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6年是大商所成立二十三周年,是2005年第五次会员大会召开以来的第十一年。李正强在报告中从大商所市场规模和运行质量、市场结构和体系、市场功能和地位、市场合作、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回顾了大商所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李正强指出,大商所在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借鉴海外经验,紧紧围绕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我们成功上市国内第一个纯进口商品期货——棕榈油期货、国内第一个散装堆放的大宗商品期货——焦炭期货以及全球第一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等,拓展了商品期货研发思路;在国内率先建立厂库交割制度、开展仓单串换业务等,开创了新的业务运行模式;创立产业大会、‘保险+期货’和期货学院、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行业技术测试中心等市场品牌,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期货行业的能力,为中国期货市场增加了新的活力和动能。”李正强说。
加快战略转型布局
在谈到当前发展形势和交易所下一步工作时,李正强强调,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总体上还是相对单一、封闭的市场,市场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大商所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市场提供以人民币计价、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商品期货价格。鉴于此,大商所明确提出,努力建成一个“衍生工具齐备、产品种类丰富、功能发挥充分、运行安全高效”的“多元开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争取早日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李正强表示,未来大商所将在确保豆粕期权平稳上市基础上,尽早推出玉米、棕榈油、铁矿石等其他期权产品;以铁矿石期货为试点,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并在认真总结经验后,陆续推进进口大豆、豆粕、棕榈油等品种对外开放。同时,大商所将以仓单串换、互换、现货价格采集和清算服务等四项业务为核心,稳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目前,豆粕期权上市的发令枪已经打响,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试点方案已基本成熟,场外市场的基础技术平台也已基本搭建完毕,大商所的战略转型即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李正强提出,大商所将秉持“五个始终坚持”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实施;始终坚持“三公”原则,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始终坚持创新和完善“两手抓”方针,不断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保证,进一步加强交易所内部管理。大商所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期货市场发展新机遇,稳步加快多元、开放发展进程。
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会上,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代表大商所行政管理层向大会作了报告。他回顾了大商所十一年来在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推动产品创新、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完善市场服务、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
王凤海提出,防范风险、安全稳定运行是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才有机会谈发展、谈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期货市场决不能“脱实向虚”,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现货产业的实际需求;创新和优化是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大连期货市场快速成长,是大商所和全体会员大胆创新的客观体现;技术进步是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各类新业务、新工具的出现,对交易所信息系统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技术系统长远规划,密切跟踪研究技术进步,是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关键所在。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重点时,王凤海提出,大商所将着力提升一线监管能力,切实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早日稳步推出豆粕期权,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豆粕期权平稳开局,同时积极推进生猪、尿素、航运、全脂乳粉等期货品种立项,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领域;紧密结合现货市场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品种合约规则制度,不断推进期现融合,实施仓单服务商制度和期货做市商制度,优化临近交割月的风控制度,改善投资者结构,降低交割成本,探索解决近月合约不活跃、主力合约不连续等困扰期货市场多年的问题。
|